[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发动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是一个创建仅7年的科研机构,短短7年来,它瞄准世界纳米科技前沿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在纳米材料、微纳制造、纳米光电器件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致力于紧密结合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融入经济社会创新价值链。”纳米所党委书记刘佩华说。
苏州纳米所的实践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发动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过去,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严重,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较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在创新驱动发展号角的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向前迈进。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2012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74%来自于企业;截至201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0亿元。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研究取得突破;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并提供服务……我国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振奋人心的重大成果。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逐步从跟随者变为并行者,一些领域已有领跑能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从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实施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加速推进了一些重大创新成果的成功应用和产业化,其中民口重大专项累计申请专利4万多项,制定标准几千项。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推动在水电装备、高速列车、特高压输变电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同时精密制造、清洁能源、信息安全、环境保护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105个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5%。北京中关村示范区2012年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对北京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5%;上海张江示范区实现企业总收入达1.88万亿元,有效发明专利占上海市的三分之二以上……
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品牌,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产业聚集区。
各地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不仅“铺天盖地”,而且“顶天立地”。如天津科技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7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0%,工业增长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30%,收入过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达到2200多家。
科技创新还点亮了改善民生之路。从数字电视到半导体照明,从智能交通到防灾减灾,从重大新药创制到食品安全……一批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此外,科技创新还更加着眼于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为了应对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国强化了在医疗器械、服务机器人、废弃物循环利用、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部署,进一步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必须看到,我国科技发展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衔接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等,亟待加快步伐,寻求新的突破。(记者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