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蓝染技艺,感受非遗传承

2024-06-18

6月18日,中盐博结合正在展出的“时光织锦 古韵今风——盐城高校非遗作品展”展览,特邀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刘恩芹,为大家带来博物馆公开课——《非遗守望:蓝染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探究》。

蓝染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天然颜料进行染色,分为石染(矿物颜料染色)和草木染(植物颜料染色)。蓝染用到的靛青染料,属于草木染,主要从蓼蓝(板蓝根)植物的叶子中提取。

讲座现场,刘教授从蓝染工艺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国家级非遗项目案例、创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等角度,深入探讨了蓝染工艺的传统精髓及其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作为一门古老的印染工艺,蓝染工艺中的“四缬”是中国古代四大印染工艺。具体包括:蜡缬、夹缬、绞缬、灰缬。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蓝夹缬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

蜡缬。蜡缬是指以蜡作为防染剂,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作画,再浸入调好的颜料中染色。蜡缬的特点是以蜡为防染剂,图案需手绘。

蜡缬(图片来源于网络)

夹缬。夹缬是一种用两块雕刻的对称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工艺及其产品。夹缬的图案对称,适用于局部印花,可重复使用。

夹缬(图片来源于网络)

绞缬。今天也称其为“扎染”。是一种对染前织物进行缝绞、绑扎、打结处理,以造成染液在织物处理部分不能上染的印花工艺及其制品。绞缬的图案具有随机性,难以复制,不需画样。

绞缬(图片来源于网络)

灰缬。今天的灰缬主要指蓝印花布,以生黄豆粉和石灰粉调和作防染浆,刻桐油牛皮纸为版,主要分布在南通、桐乡、兰陵等地。灰缬可批量生产,花纹图案丰富,刻版印染。

灰缬(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承为创新发展提供原初的文化积淀与精神指引,发展让古老的蓝染技艺在当下焕发生命力。通过对蓝染工艺的文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蓝染工艺的丰富内涵和传承价值,通过非遗产品开发、非遗融入教学以及将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等方式,提高蓝染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切实的活态传承。

  • 责任编辑:中国海盐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49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