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出彩,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盐城模式——“文物保护在盐城”

2024-06-18

文物铭刻着文明密码,承载岁月记忆,延续文化血脉。

近年来,我市文旅部门及各文博场馆充分挖掘文物的精神内涵,通过推出社会教育课程、创建特色品牌活动,打造创意IP形象,创新“博物馆+旅游”新路径,在和观众的双向奔赴中不断提升全民教育功能和公众服务水平,让沉睡的文物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努力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盐城模式。

6月8日下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盐城主会场活动在市博物馆盛大启幕。精品展览、讲座论坛、互动体验、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研学体验等47场配套活动精彩纷呈,旨在把盐城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让文物更鲜活,非遗更生动。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文物收藏的主阵地,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21234件,其中珍贵文物529件。商周时期的盔形陶器、隋代青釉莲瓣纹八系罐、唐宋时期的盘铁、明清的瓷器……这些珍贵馆藏无不镌刻着历史印记,诉说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透过这些文物,后人依稀可以看见千百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先辈们煮海为盐、辛勤劳作的生动画面和安宁祥和、喧嚣熙攘的社会风貌。

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下辖两个馆区、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中盐博馆区形成“七大系列”“两大品牌”社教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中国海盐文化历史资料,集中展示了优秀成果与时代风采;盐博馆区形成“五大主题”“四大品牌”社教体系,讲述盐城千年历史画卷,溯源盐城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解读城市记忆与民族精神。

在提升教育功能和公众服务水平上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职能,我馆全方位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其中,“盐”学系列活动、“神秘的大海 奇妙的盐晶”少儿制盐课堂、“寻盐——历史研学游”等受到市民广泛好评。

为了让博物馆展览辐射到更多人群,在每年传统节日和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馆多次开展线上直播,邀请专家解读展览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线上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在线视频互动、AR小程序应用、线上微课堂等方式,开展“考古小课堂”“文物专家说”“盐城·盐事”“博物馆公开课”等项目。今年还推出《海盐传奇》AR绘本,将文物知识、教育课程、线上导览融为一体,多元化、多渠道满足公众需求。

4月12日,携程国际旅行商大会暨“NICE盐城”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举行,“盐城盐”联名文创系列产品的新作也在活动现场精彩亮相,来自国内外的嘉宾纷纷在展柜前驻足观赏。该系列产品由中国海盐博物馆与江苏银宝联合打造,新品“四季盐礼”调味礼盒的设计取意馆藏文物《设色花鸟扇面图》《设色荷花图》《墨梅立轴图》,将画作色调融入文创产品,视觉美感突出。

此外,“熬波煮海” 联名茶具融入元代陈椿《熬波图诗》元素;文创冰箱贴取材于刻划纹小口陶壶和青花仙人乘槎纹高足杯等馆藏文物;青花团扇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清青花缠枝纹挂灯……把文化做成礼物、把“文物”装进口袋,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涌现,不断丰富人们的文旅体验,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出游意愿。

我馆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设计,寻求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表达,着力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焕新出彩,打造更多有特色、有品位、有价值的“国潮”文创,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正在成为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的新途径。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开发诸多特色文旅项目,如citywalk漫步建军路、花田里的博物馆、串场河游船人文线、开往博物馆的21路巴士游等,充分发挥特色,助力我市文旅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作为国内首创、文旅融合的典型示范,花田里的博物馆项目将展教、参观、体验等融为一体,为文化研究、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盐城样本。该项目由盐城市博物馆和斗龙港旅游度假区联合打造,充分挖掘文物内涵,打破空间限制,将陈列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创新性地设计成文创展示品,搬入荷兰花海景区内,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和现代演绎,形成“花之声”“海之韵”“爱之城”三个篇章,让游客在花海中感悟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同时,策划历史文化研学线路,对应盐城“煮海为盐”的悠久历史、“废灶兴垦”的经济转型、“向海而生”的美好蓝图,让历史与现实碰撞交融。该项目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和欢迎,自今年3月下旬至5月底,接待观众256万人次;举办研学 160 场次,受众 5.8万人次。

除了花田里的博物馆,原创“盐小博奇遇记”探秘游也颇受青少年的喜爱,通过解锁关卡+情境演艺+游戏互动等形式,带领观众探索尘封千年的文物故事。此外,《夜韵盐博》沉浸游;串场河研学游、文化巴士游;“溯盐求源 渎州问物”公众考古系列活动等也都将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助推文旅行业的发展。

  • 责任编辑:中国海盐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3204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