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名罹患肝癌和大肠癌放、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中心接受基因靶向放、化疗后,经检验肿瘤血管明显得到抑制。这项以基因APE1为靶点的放、化疗治疗手段,首开继手术、放疗、化疗以外的肿瘤治疗先河,或可成为治疗新途径。
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和关键事件,选择性强,毒副作用低,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突破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东教授领衔的项目组,以双功能基因APE1为主线,在基础研究领域首次提出APE1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证实了APE1是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基因,在8285例肿瘤病人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研究团队依据APE1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致使肿瘤细胞凋亡这一原理,敲除APE1的表达,显著提高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敏感性,抑制了APE1及肿瘤血管生成,显著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疗效。
项目组首先提出APE1的高表达和异位表达是肿瘤的预后和预测指标;通过制备APE1蛋白和抗体,首次建立了血清APE1蛋白及抗体ELISA检测方法,并证实了其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此外,项目组还发明了肿瘤特异感染的Ad5F/35APE1siRNA腺病毒载,抑制APE1不仅对肿瘤细胞有单独的杀伤作用,而且与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从临床研究确证了APE1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作用。
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94篇,为肿瘤化疗模式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